原標題:立象與對話:李禹煥 王舒野 & 杜大愷 劉巨德藝術展及學術講座、研討會
【講座預告】
開放的維度——李禹煥清華大學專題講座
主講人
李禹煥(Lee Ufan)
講座題目
開放的維度(Open Dimension)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
時間
2019年10月10日10:00-12:00
地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A301報告廳
(該講座對社會開放)
講座嘉賓簡介
李禹煥,日本「物派」和韓國單色畫派的重要代表。
他從小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酷愛八大山人,思索如何用最單純的形式表達萬事萬物的法則。他用點、線等單純的元素激活畫面的余白,用石頭、鐵板等自然或人工物改變和活化空間,啟發人們關注作品與外部世界的關係,讓觀者感受到做與不做、畫與不畫、有與無的內在關聯。
李禹煥在吸收並反思西方現當代文化藝術的基礎上,對東方傳統文化藝術進行解構和重組。這些深刻的哲學思想體現在他的藝術創作上,使他成為受世界矚目的亞洲當代藝術家之一。
立象與對話:
李禹煥 王舒野 & 杜大愷 劉巨德藝術展
展覽時間
2019年10月10日-31日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區一層學院美術館
開幕式
2019年10月10日 13:30-14:30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區一層紅門中廳
「立象與對話:當代藝術的東方世界觀」學術研討會
2019年10月10日14:30-16:30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區一層紅門中廳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東京畫廊+BTAP
佩斯(紐約)
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
策展人:魯曉波
學術主持:白明
研討會主持:陳岸瑛
展覽前言
全球當代藝術正處在紛繁複雜的轉變之中。始於工業化浪潮的社會變革,以及杜尚以來的叛逆和否定被過分濫用,導致傳統藝術樣式的瓦解,「美」的概念遭到貶低;藝術過於追求觀念、形式的獵奇,浮於表面。新媒體、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更加快了傳統藝術形式的消融和解體。處在時代岔路口上的藝術面臨著終結或重生的命運。
與當代藝術的全球化相伴隨的是當代藝術的地方化。東方與西方,作為歐亞大陸的兩極,有着長期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享有諸多近似的價值理念和藝術觀,同時又各具特色,各美其美。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方藝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後加入全球當代藝術的行列,在走向世界的交流碰撞中,將東方智慧帶入國際對話。
立象與對話,是本次展覽的主題。「立象」語出自《周易•繫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象」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範疇,賢哲觀察紛繁複雜的世界建立起直觀的形象,再藉助這些形象去解釋世界,形成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本次展覽試圖提出並探尋這樣的問題:東方的世界觀是否也應當成為當代藝術的哲學根基之一?東西方藝術如何在此基礎上展開對話?
在四位參展藝術家中,世界知名藝術家李禹煥是日本「物派」和韓國單色畫派的重要代表,他將源自東方繪畫的余白理念極致發揮,是集「無為」藝術哲理之大成者;旅日藝術家王舒野是「新朦朧主義」的發起者之一,以「無差別觀看」營造出超越慣常感知的空明世界;杜大愷和劉巨德則是根植中華文化傳統、秉承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精神與藝術理念,以藝術本體語言、從形式美感悟天地之道的當代藝術大家。四位藝術家在全球文化交融互滲的語境中,致力於探索東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普適價值及創新發展路徑。
在借鑒與反思當代藝術的基礎上,四位藝術家從不同的角度對東方文化傳統進行了傳承式的解構和創新。其作品植根於東方古典哲學和藝術思想,蘊涵世界精神和東方智慧,在形式探索中包藏着鮮活而又深邃的生命感悟,為觀察體悟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為當代藝術開拓了新的路徑。
現代化、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消融着「傳統」,在文化藝術領域引發一系列失落、失衡與不自信。本次展覽選擇並呈現的四個藝術實踐案例,無一不是精神飽滿、元氣充沛,流露出強烈的文化自覺、自信和創新意識。這些帶有超越性的當代藝術探索,跨越了古今、東西、土洋等一系列二元對立,將藝術創造提升到一個更為自由開放的境界。
世界富有、日新而生生不息。東方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種積極力量與智慧,一定會在世界劇烈變革、新的多元化藝術範式的構建中發揮特殊重要作用。在此時間節點上推出這個展覽和學術對話,對於重塑當代藝術精神、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與和諧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預祝本次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魯曉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參展藝術家簡介
哲學家、藝評人、作家,同時也是畫家、雕塑家和日本首個贏得國際聲譽的當代藝術運動「物派」(Mono-ha),以及韓國「單色畫」(Dansaekhwa)的核心人物。
1936年生於韓國慶南山區的李禹煥從小受家庭儒學思想的影響,先後在慶南學院和首爾大學學習書法、詩歌和繪畫。1959年他搬到日本橫濱並在1961年於東京日本大學哲學系畢業。
2001年和2000年,李禹煥分別榮膺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Praemium Imperiale)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196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89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1990年移居日本,十年間未發表作品,為探究宗教、哲學等精神思想和深究視覺藝術表現而默修獨研。期間形成了如下藝術根本內容:確立了使藝術重歸於陶冶理想精神境界的藝術觀;形成了刻意打破分辨物體視覺慣性的無差別視覺方式,並以此提出"裸視時空"的概念(即去掉以人的區分意識來劃定時空的差別化外衣,而觀照時空世界赤祼的無差別真實);創立了呈現「裸視時空」視覺方式的獨特繪畫表現(即以振動交錯的筆觸來消解對象性的物體化輪廓區分)。上述重視心性修養的藝術觀,挑戰既有的視覺慣性、世界觀、時空觀念的視覺方式變革,以及把寫實繪畫從刻畫物體的造型觀念中解脫出來的視覺表現形式革新,成為其在之後的創作中不斷深化和反覆實踐的一貫內容。
2001年以來,在日本的池田20世紀美術館、東京畫廊十BTAP等一些著名藝術機構連年舉辦個人藝術展,並應邀參加各種重要的國際性聯展。2011年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主辦的文化基金「TAKASHlMAYA美術獎」。近年開始在中國國內展開藝術活動,目前生活工作於中國和日本。「新䑃朧主義」的發起藝術家。
生於1943年8月8日,山東龍口人。198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張仃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所長,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院長。
出版有:
論文集:《藝術帚談錄》、《硯邊絮語》、《水窮雲起》;
畫集:《杜大愷水墨作品集2005》、《杜大愷水墨作品2006-2007》、《杜大愷水墨人體2006-2007》、《杜大愷人體速寫2006-2007》、《杜大愷水墨作品2008-2009》、《杜大愷水墨作品2009-2010》、《杜大愷水墨作品2010-2011》、《杜大愷水墨作品集》、《杜大愷水墨作品2012-2013》等。
1946年出生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蒙古族。1970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3年任雲南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1978年考取龐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學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之比較,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學位委員會主席。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協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出版專著《圖形想像》、《面對形象》,出版畫冊《劉巨德素描集》、《渾沌的光亮——劉巨德藝術作品集》、《劉巨德油畫作品集》、《劉巨德寫生作品集》、《劉巨德雕塑陶藝作品集》、《劉巨德扇面百圖集》等。
部分參展作品
《From Line》李禹煥 1982布面油畫 182×227cm
《Dialogue》李禹煥 2018 布面丙烯 227×181.9cm
《2007繪作 (12)》王舒野 2007 鉛筆、色鉛筆、粉彩、紙 124×95cm
《森林的時空裸體•即 (106)》王舒野 2017墨、麻紙 202.7×142.7cm
《街景2》杜大愷 2011紙本設色 66×97cm
《高天厚土任逍遙》杜大愷 2018 紙本設色 178×192cm
《花韻》劉巨德 2004 水墨紙本 180×90cm
《阿詩瑪》劉巨德 2017 水墨紙本 245×472cm
資料來源/院藝術史論系、繪畫系,東京畫廊+BTAP,佩斯(紐約)
圖文編輯/羅雪輝 若涵 楊晉
公眾號視覺設計/楊晉
中國文化創意傳媒發佈、轉載文章部分來源互聯網,只為了分享有價值的內容,與商業利益無關。我們會儘力做到標註來源、作者,如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侵害到您的權益,請與本平台聯繫,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聯繫方式:chinaac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