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以下简称NGV)近日因应疫情将美术馆空间关闭至6月30日,并且除了在近日宣布虚拟导览服务、数位典藏功能开启之外,也将年度重磅特展「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Keith Haring | Jean-Michel Basquiat: Crossing Lines》)以免费线上浏览的方式呈现,让喜爱这两位80年代街头艺术传奇的全球艺术爱好者们能一睹展览的风采。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近日开放免费线上浏览。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巴斯奇亚( Jean-Michel Basquiat)于Mudd Club,摄于1979年。图/© Nicholas Taylor,取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图/© William Coupon,取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美术馆推出线上展览可能不是甚么新鲜事,但在这里的线上展览可不只是上传作品照片而已,在迂回展场中的环景VR,其使用体验也可以连结到非公开的录像影片介面。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览团队似乎了解线上展览不只侷限在展场空间的再现,他们认知到其优点更在于资讯与知识的迅速、多重的链结。

「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以凯斯‧哈林与巴斯奇亚的创作生涯与生前的友情作为主题,呈现两位艺术家的许多作品以及生前的影像纪录。展览共分为「早期作品」、「肖像/自画像」、「明日之星」、「表演与舞蹈」、「朋友与对象」、「纸上作品与早期展览」、「图像语言,线条与符号」、「笔记本」、「复印与拼贴」、「政治思想」、「黑光」(注1)与「晚期作品」12个子题,借此也描绘了80年代纽约下城区从地下铁路到地上俱乐部混杂着艺术、次文化与时尚的社交场和两位艺术大师溢满的创作能量。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展场环景VR截图。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展场环景VR截图。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展场环景VR截图。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哈林和巴斯奇亚第一次见面是在曼哈顿视觉艺术学院(SVA)的大厅里,哈林于1979年在那里学习并与巴斯奇亚成为朋友。在「早期作品」展出的各种合作作品中,涂鸦标记语言与艺术家签名融为一体。在包括艺术家各自的主要符号-巴斯奇亚的王冠,凯斯·哈林的狗与爬行的婴儿在内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依稀看到涂鸦艺术家Fab 5 Freddy,Poet和Futura 2000对他们的影响。凯斯·哈林的早期系列绘画以抽象形式构成,但是他随后迅速发展出独特的艺术词汇。他通过在狗或婴儿线条周围绘制辐射光环来催化这些对象的轮廓。简化的轮廓与他一气呵成的绘画技术,都被后来的研究者拿来与毕卡索(Pablo Picasso)进行对照。

除此之外,两位艺术家的日记也是展览中的重点之一。这些日记不只作为文献档案,也可以被视为他们更私性的作品。哈林和巴斯奇亚各自的笔记本帮助了观者理解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作品概念的重要工具。凯斯‧哈林的笔记本记录了个人政治的观点,以及艺术和他作为一个出柜同性恋的生活思考。他还尝试进行文字研究,也在笔记本上实验并记录他文字与图像的尝试。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也是巴斯奇亚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笔记本透露出一种虚幻的思想,包括图画、象形符号、字母、诗歌和日常笔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将巴斯奇亚的作品可以看作是笔记本中创作的扩延与实践。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展览子题「早期作品」(Early Works)的线上展出作品。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展览子题「早期作品」(Early Works)的线上展出作品。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展览子题「肖像/自画像」(Portrait/Self Portrait)的线上展出作品。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展览子题「肖像/自画像」(Portrait/Self Portrait)的线上展出作品。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从「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近日开放的线上浏览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尽管线上展览与实体展览的感官体验相较之下是更为断裂而非空间沉浸的,但如果线上展览以多元的使用介面来呈现时,可以让人们同时在不同的内容呈现之间穿梭。这些内容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感受性的,甚至也提供线上消费。

举例来说,在「交叉线」的线上呈现中,展览团队透过数位地图以两位艺术家各自标志性的符号,来标记他们生前在纽约留下的足迹并附上简单的注解,例如他们曾经在哪里承租工作室进行创作,或是租房子生活等。这些资料都能让观者更深刻地理解、甚至想像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当时的环境中彼此交流与互动。看似生硬的艺术史资料与档案,透过不同介面的诠释方式,更能让人感受到艺术在这个世界中活动的状态,而这或许是实体空间的作品展示与档案呈现上难以取代的使用经验。

多元介面如何建构线上展览体验? 以「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特展开放线上浏览为例线上展览页面中的数位地图,展览团队透过数位地图以两位艺术家各自标志性的符号,来标记他们生前在纽约留下的足迹。图/截自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网站

虽然数位空间将体验切割成不同的使用介面与系统,但除了以替代的思维来想像线上展览之外,我们当然可以透过目前数位介面的功能性,来拓展内容诠释的想像,「凯斯‧哈林│巴斯奇亚:交叉线」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对于技术的超前部署的想像,更是这个机构对于以多元的介面呈现线上展览的系统化诠释方式。

注1:凯斯‧哈林和巴斯奇亚都曾试图将他们的现实生活─街道的活力以及纽约市中心的俱乐部文化─带入画廊空间。哈林使用萤光漆制造了一系列木材和玻璃纤维作品,在托尼·沙夫拉齐画廊(Tony Shafrazi Gallery)的展览中创建了「黑光」室。在其于1983年底的展览《迈向1984》中,哈林在画廊的地下室里创建了一个沉浸式黑光显示器,开幕式上DJ和霹雳舞表演者在那里表演。嘻哈音乐和霹雳舞对艺术家的重要影响,也可以从艺术家许多萤光作品的图像中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