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國際偶戲節自 1999 年籌辦至今,已走過 23 個年頭,有著完整布袋戲產業鏈的雲林,讓「布袋戲」從傳統藝術走向現代偶戲,在不同時期的臺灣人心裡更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
對於較為年長的戲迷來說,布袋戲是兒時的娛樂慰藉,是精神糧食也是紀念故鄉文化的方式;對於中生代而言,則是一種文化記憶與身份認同,甚至能成為尋求內心平衡的寄託;至於對新生代觀眾而言,如此具戲劇張力的表演藝術既精緻又大氣,既是新鮮的文化體驗也造就另類的粉絲文化。
「作為布袋戲的故鄉,這是雲林最迷人的地方。」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相較於拓展吃喝玩樂性質的景點,用文化結合觀光發展,往往能讓地方特色更為彰顯。
但如何從雲林出發,翻新傳統技藝?陳璧君結合過去深耕時尚產業的經驗,用一次次看似大膽卻又縝密執行的成功嘗試,讓充滿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布袋戲,以嶄新樣貌回歸大眾視野,打造具國際視野的熱鬧慶典。
凝聚文化底蘊進行翻新操作,打開布袋戲在各世代的能見度
接手偶戲節的過程中,陳璧君發現,長久以來的活動操作模式仍停留在「地方」等級,但既然是「國際」偶戲節,理應廣為打開活動的能見度,找出能在雲林在地、相關產業鏈甚至國際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的方式。
為此,她帶領團隊從節目規劃、行銷渠道等面向下手,一步步推動創新:
攜手布袋戲龍頭聯演,結合新科技與各方職人跨界創新
首先,雲林國際偶戲節近年在展演活動上的創新,不僅做出新意,更實踐傳承的使命。
以 2020 年開始隆重舉辦的開幕音樂會「男神時代」為例,當時不只攜手金光、霹靂布袋戲兩大龍頭聯演,更以布袋戲「吹、打、拉、唱、演」五大技藝跨界與金曲歌王黃文星、築夢者舞團、十鼓擊樂團等各領域表演者與單位同台合作。近年更策劃互動式科技特展,透過影像合成技術帶領民眾在遊戲互動中自然走進布袋戲歷史之旅。
陳璧君感性說到,從傳統的野台戲到光影特效十足的劇團式大匯演,布袋戲其實是富有生命與活力的表演藝術,能結合當代的潮流與新科技展現不同樣貌,像是歌手李千娜、荒山亮、伍佰等人都曾獻唱布袋戲主題曲或參與相關音樂創作,吸引不同世代族群關注,「即使你不懂布袋戲,你也可以從喜愛的曲風、歌手或表演形式享受音樂的純粹,進而重新認識、理解布袋戲的魅力。」
用音樂比賽、Podcast 觸及年輕人,以多元渠道吸引跨世代關注
為了廣而觸及更多年輕人,成為跨世代皆感興趣的話題,陳璧君也順應趨勢,與團隊規劃線上線下並進的多元宣傳管道,像是去年的偶戲節重頭戲之一,即是由雲林縣政府、霹靂國際多媒體與 17 直播共同舉辦「布袋戲金曲歌唱大賽」;於 FriDay 平台上映的「偶戲國際影展」以及限時推出的 Podcast 特輯,更是積極搶攻不同視聽平台的閱聽眾市場。
把雲林偶戲節打造成時尚品牌!透過設計重新轉譯傳統藝術文化
有了精心規劃的節目與多元宣傳渠道還不夠,陳璧君深信「設計」能帶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主視覺等同是活動的名片,如同一本書的封面、一個人的長相,是多數人最終會留下的印象。」
她認為,「設計作為創意的產物,要如何將心中想法化繁為簡,甚至化簡為繁,都需要仰賴專業進行轉譯,才能把偶戲節的故事與理念好好地透過『畫面』說出來。」
提到 2020 年起,連續 3 年由三頁文設計公司 Yendesign 藝術總監顏伯駿操刀偶戲節主視覺的合作契機,陳璧君笑說,「和原先不熟悉布袋戲的年輕設計師從戲偶角色生、旦、淨、末、丑介紹起,一步步解釋到口白、劇本、戲棚等眉角,的確很有『挑戰』。」
但在回顧與梳理的過程中,雙方反而能基於不同立場與觀察激盪出突破既有框架的想法,翻轉既有元素並重新架構偶戲符碼,以設計重新演繹大家心目中的布袋戲。
從接連榮獲 2022 金點設計獎、第16屆IDA銀獎、青銅獎、德國 iF 設計獎、美國泰利獎(The Telly Awards)銀獎等五大國際獎項肯定的「2021 年雲林國際偶戲節」主視覺來看,在以「武林天下」為題的設計概念中,整體視覺透過現代插畫交集偶戲經典角色,巧妙融合生旦淨末丑的視覺符碼,色彩則定調偶戲五色布作為代表色,但以非傳統的低飽和粉彩色調呈現,尤其特別選用藍色象徵剛猛勇敢,宣揚武林四海,走出臺灣勇敢向世界邁進的意象。
「設計的背後是文化,要將文化的本質萃取出來,就必須跟當代、在地元素緊密連結在一起。」
引入專業人才強化國際深度交流,帶動地方產業鏈長期發展
實際上,雲林國際偶戲節 20 逾年來的舉辦與投注資源長期深耕在地,已吸引一群專業的傑出人才回流雲林。前台北偶戲館館長、偶戲專家許嘉芬就是當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現為臺灣布袋戲傳習中心藝術總監的她,不僅在開館前即受邀進駐籌劃,也積極進行藝術教育推廣與展演規劃。
像是去年與美國西北木偶中心聯手舉辦的「世界在掌上:美國西北木偶中心典藏展」,展出上百件橫跨世界五大洲的珍貴展品,不只促成臺美交流,西北木偶中心館長 Dmitri Carter 親赴現場解說偶戲發展脈絡中,也讓臺灣民眾與藝師等相關從業者有機會近距離認識布袋戲在不同時空扮演的角色,以及臺灣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 4 月,臺灣布袋戲傳習中心與法國國立夏勒維高等偶戲藝術學院 ESNAM 剛完成合作備忘錄(MOU)的簽訂,換句話說,在傳習中心於 2024 年正式完工啟用前,已超前邁出國際化的下一步,要匯集各界資源進行人才培育與傳統偶戲的文化傳承。
陳璧君堅定說道,「成為文化 IP 的雲林國際偶戲節能帶動地方發展,而操偶、設計、編劇、音樂等各式人才要進一步匯流成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鏈,讓偶戲不只是能站到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還能延續更多人對表演藝術與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
採訪.撰文 / 葉冠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