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Shopping Design》杂志 2024/04 Lifestyle 特刊|我们收藏这样的设计

书是一连串的空间。
每个空间都是在不同的时刻被感知的,
书同时也是一连串的时刻。
—— Ulises Carrion《 The New Art of Making Books》,1975

艺术家书籍(Artist’s Book)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艺术媒介,近年来在当代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书籍中的装帧技术,往往与其艺术概念有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它不仅是一种保护纸页内容、提供阅读方便性的物理结构,更是让概念得以被实现的平台,进而将装帧转化为一种表达手段,挑战观众对书籍的传统认知。

书籍物质性的特征作为炼金术式的意图转换,我们可以上溯至书籍诞生之初,纸张与印刷技术改良方兴未艾的时代,当时的书籍制作便涉及大自然中的动物(羊皮纸)、植物(装帧)、矿物(颜料)等复合媒材的多元组合,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超自然的神圣力量,目的犹如中世纪的圣经一样,为讯息赋予强而有力的物质性。

而本文便从这个脉络出发,以法国艺术家书籍学者 Anne Moeglin-Delcroix 将 60 年代发展至今的艺术家书籍分为四个面向:「观看」、「讲述」、「思考」和「收集」为思考轴线,各列举一件代表性的艺术家书籍作品及其理念作为回应。

蔡胤勤
书籍艺术研究者、策展人,现为艺术家书籍文献库(ABA)营运负责及上海艺术家书研究中心(RCAB)学术总监,就读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系博士班,研究主题以艺术家书籍与摄影书为核心范畴,2018 年甫成立 PAPER MATTER 艺术家书籍工作室,致力在两岸三地推展出版作为艺术实践的美学、知识及其生态建构,并探索此媒材在亚洲的未来可能及其全球脉络下的论述形构。

蔡胤勤


图片提供/蔡胤勤

观看作为介面

冰岛裔丹麦艺术家 奥拉佛.艾里亚森(Ólafur Elíasson) 在 2013 年制作九本一系列的艺术家书籍 《A View Becomes a Window》 ,尝试将书籍的观看行为转化为映射想法的介面,此书封面以皮革材料制成,卷中页面则是由各种颜色、质量,以及不同透明度的玻璃面板所构成,玻璃面板产生出不规则的边缘,使得每块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相互辉映,而这些作品被摆置于架上,其透过光照所产生的半透明叠色,也涵构、映射著翻阅当下,使之成为书中的叙事,进而参与一场动态抽象的游戏。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Ivorypress

玻璃材质与光线是这系列作品被观看的重要介面,也因著书籍形态的重复叠合与翻阅动作,使得观众在多层次的自然反射中,目睹自己的脸孔滑过一页又一页的玻璃表面,以晶莹剔透的方式,反复穿梭在椭圆切割空间的显现与褪色转换;在此,艾里亚森使用非标准书籍装帧材料,揭示了光的不可捉摸,并挑战、重新定义我们的感知,以其短暂、稍纵即逝的生态模拟,唤起观众的个人情感与知觉。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Ivorypress

讲述作为体裁

法裔美籍艺术家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是透过各式媒材讲述故事的高手,尤以艺术家书籍为其代表,在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以其高度个人化的主题内容而闻名,涉及家庭、无意识、性欲与身体,甚至是死亡,这些主题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她认为艺术是一个治疗的过程,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作品与自己的身体记忆。

《一天的时间》(Hours of the Day,2006) 是布尔乔亚将时间作为讲述体裁的代表书籍作品,这本是由 25 个有印花的天然棉布所制成的双联画布料书,每个跨页代表一天中不同的小时段,其中包含了每个小时所附带的文本。

当时高龄 96 岁的她面临长期的失眠痛苦,于是透过这件作品表达了她对时间的延迟感受,这件布面书籍作品犹如日记本,借鉴了艺术家童年时期的身体经验,更同时成为她治疗与宣泄的过程,并善于透过神话与原型图像将她的经历转为专属的私密语汇,以纤维布料交织在书籍形态的象征之中,成为一具储存记忆与时间的携带式载体。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MoMA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MoMA

思考作为观念

美国艺术家 陶芭・奥尔巴赫(Tauba Auerbach) 的作品承自早期的欧普、具体艺术的书籍创作风格:运用几何、色彩与印刷手法在页面的空间中探问她所谓「观念艺术、抽象和图像艺术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一系列绘画和书籍创作实践来考察当代的抽象概念与跨学科的交集,借此探索我们的逻辑系统(语言、数学、空间)的极限,以及它们解构后所开放的关于视觉与诗意的可能性,并擅长将书籍视为跨越维度间的思考媒介。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MoMA

奥尔巴赫在 2011 年制作了一套大型的立体书 《2,3》 ,全书由艺术家亲自设计构思,《2,3》代表着艺术家向更具雕塑性媒介的观念扩展,每一页打开都成为一个美丽的雕塑物件,这六座雕塑从一系列几何形态中获得灵感:金字塔、球体、阶梯塔、八面双锥(宝石)、弧形和莫比乌斯带,这件书籍作品破坏艺术家所谓的「习惯性凝视」,试图探讨我们感知什么和如何感知的问题,并探索多维空间的存在以及某些形状和形式的共振能力,尤其将书籍视为思考转换的动态媒介。

艺术家书籍


图片来源/MoMA

收集作为纪录

德国艺术家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 在 1969 年开始制作艺术家书籍,这也随即成为他表达思想、探索生命的重要媒材,基弗擅长在书籍本体与记忆收集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其中页面的连续性使得他足以构建自身的历史叙述与空间定位,不仅将摄影融入在书籍作品中,更受到他大学的老师 Joseph Beuys 的影响,收集许多日常材料:如沙子、稻草、焦油和铅,使得书本的物质性扩展成可以被艺术提炼的扩充性材料。

基弗所制作的艺术家书籍 《舒拉米特》(Shulamite,1990) 一作便将上述的媒材特质发挥至极致,此书籍作品引自诗人策兰在 1945 年于纳粹集中营完成的诗歌《死亡赋格曲》(Death Fugue),以诗中这位犹太女性的深色头发作为暗喻,延伸了在这首诗中受到迫害的她,书籍材质以铅版进行制作,其扭曲形态亦象征犹太文化在当时毁灭性的遭逢。

艺术家书籍


图片提供/蔡胤勤

艺术家书籍


图片提供/蔡胤勤

上述四位艺术家的书籍作品通过书籍装帧与观众产生互动,使读者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外在装帧形式与内容概念互为主体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书籍视为作品的能动及其参与,也使得每次阅读体验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探索。

装帧技术在艺术家书籍的世界,远超过一种单纯的物理结构或仅供保护纸页的手段,它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形式、内容和读者互动的深刻思考,并将传统书籍的界限推向新的边疆,探索了艺术观念表达和书籍物质性的新可能。

本文选自《Shopping Design》杂志 2024/04 Lifestyle 特刊・我们收藏这样的设计,更多内容请点此试阅。

此篇《DesignBIZ View》专栏发布于《设计新商业 DesignBIZ》 电子报 NO.027 期
✦ 点此订阅 → 掌握设计师、创意总监、创业家的第一手观察观点!

专栏人物介绍
黄玉景/台湾观光策略发展协会总干事
从公关与媒体业转战观光业,希望在台湾的观光发展路途中分享国际观点与永续思辨。

「出去玩就是要爽玩,还要永续太麻烦了。」对于终于能请假放松的旅人而言,会这样想很正常。只是,能无忧无虑地玩乐,也是有前提的。 目的地是否人民安居乐业且安定?大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全球政治与经济局势稳定?任何一项要素踩空,连旅行都成问题。说穿了,「永续」是箭在弦上的课题,不管牵扯玩乐与否。

看看战争与疫情就知所以然,自从新冠疫情于 2020 年年初一现身,身为入境(inbound)旅游业者的我们那一年的农历新年假期就在纷飞的取消预订单度过;最近的以巴战争更是一张张取消预定上备注「因为战争」,身处在国际观光产业的我们,对于「永续观光」的必然,身有其感。

请破除浮现脑海中在森林中登山的画面,「永续」关注的是「环境、社会与经济」的三面向达到发展上的平衡。 这三者的平衡何其重要?没有人想要住在奢华酒店,打开落地窗却见贫民窟的妇女抱着死婴哭泣。请想像一个理想大同的环境,是旅游业者为了地方打造安居乐业而提供服务、观光客看待对每一笔消费支出都能促进地方的正向循环发展。

永续观光推动的匍匐成长

乌托邦的愿景就与当今的净零碳排一样困难重重。 事实上,在台湾推动永续的旅游业者,和操作观光的业者,在市场上少有交集,有交集的业者是屈指可数,原因 —— 永续(还)不是市场刚性需求。 台湾金管会之所以能推动「公司治理 3.0 – 永续发展蓝图」是因为外销科技的国际供应链使然,观光产业可能是相当晚才会被点名的产业,再加上业者受疫情重灾后又匮乏人力,先赚到钱再说,永续议题暂时是锦上添花。

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 2023 年发表的一份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量测工具报告书中指出,盘点碳排放若从三个领域(旅游住宿、旅行社与目的地)讨论起,成果可说是匍匐前进中。旅行社的服务炼复杂得难以计算碳排放;目的地业者的社会责任与股东组成都是难以被复制或类比的枷锁,唯旅宿业者的产品碳排放计算中最有机会率先盘点。

你的一小步就是全世界的一大步

话虽如此,倡议永续的企业大有人在:住宿平台集团 Booking Holding 连署了《格拉斯哥旅游业气候行动宣言》,设计「永续旅游标章」,若旅宿业有满足垃圾减量、节约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支持当地社区等五个指标,即可获得永续旅游标章,旅客还可以透过搜寻筛选出有此标章的旅宿,增加永续旅宿的曝光度。同集团的 Agoda 则鼓励旅客支持 Eco Deals 计画,凡订购参与本计画的饭店,平台便捐出 1 美元予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该组织在东南亚八个国家的生态保育工作,第三期高达一百万美金。

Agoda Eco Deals Program


图片来源/Agoda 官网

台湾的旅行社方面,专注于生态旅游的「原森旅行社」是全台唯一拿到最高级别认证「金级环保标章」的旅行社,不但参与了国际永续观光认证 Travelife,也导入 ISO14001 环境管理系统,更盘查出两支换算出碳足迹标签的路线,落实真正的「低碳」旅游。执行长林纯如谦虚地表示这些作为是团队始终相信该做的事,刚好与当代倡议的永续议题不谋而合而已。

目的地管理方面,基隆的「和平岛公园」是近年亮眼的后起之秀。不但是亚洲唯一取得 ISO 20121 永续认证的国家级景点,实质上推动的永续行为更不胜枚举:培养银发族的在地解说员、净滩净海、管理地质参观量、鼓励消费者使用在地沐浴盐取代传统沐浴品⋯等。制高点还新开幕了基隆第一间做温室气体盘查的咖啡厅「禾口丘」,该团队无疑用永续打开了基隆的新视角。

由旧军营改建的永续咖啡据点,与自然永续相处是禾口丘的核心理念。


图片来源/禾口丘官方社群

也想加入成为永续先驱吗?永续旅人的起手式:

「食」:试着在 google 地图上搜寻「有机」、「小农」或「绿色餐饮指南」,选择对身体更好的食材,同时支持帮我们照顾大地的农民。

餐饮挑选除了在地食材、有机或友善耕种之外,以无痕、无过度包装也是值得思考的永续消费。

图片来源/黄玉景

「宿」:除了在搜寻平台上点选「永续旅宿」,也可以在出发之前爬文「微笑台湾」、「Dear b&b」等内容媒体,找找有温度、有态度的民宿业者。

「游」:除了自己走马看花,欢迎考虑爬文搜寻目的地是否有屡被报导的地方创生团队或社会企业,也可以直接联系诉求永续旅游的的旅行社。

部落观光体验结合志工活动,与族人共同生活认识部落文化的同时也建构当地需要的硬体设备。

图片来源/黄玉景
施放天灯也有更永续的策展作法 —— My Ttaiwan Tour 永续天灯节

󠀠
「行」:除非一定要自己开车,考虑看看大众交通工具?
「购」:翻过来看看产品说明,生产地是不是台湾或甚至在地乡镇,再考虑要不要购买。

造访茶产地不只是买茶,而是在购买之前可以向茶人了解茶园管理,喝得安心也支持用心替我们照顾大地的农民。

图片来源/黄玉景

此篇《DesignBIZ View》专栏发布于《设计新商业 DesignBIZ》 电子报 NO.027 期
✦ 点此订阅 → 掌握设计师、创意总监、创业家的第一手观察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