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是阳明交大电子物理系的 60 周年庆!校方在当日正式启用了由柏成设计打造的「EDA 教父」黄炎松博士纪念碑「炎松之圆」,其拥有 7 层阶梯让人人都能使用促进互动外,更特别邀来 ROSO 机器人建造实验室,利用机械手臂的 3D 列印技术打造高科技座椅,颠覆过往大众对于纪念碑的传统印象与距离感。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所有人都能使用的纪念碑

以往对于纪念碑的印象大多与民众距离遥远,无法建立深厚的联系。但「炎松之圆」不同,它是一个开放给每个人使用的设施。这个圆形设计不仅象征完整,也暗示了晶片的概念。柏成设计巧妙地利用不锈钢表现出晶片的概念,并将圆形轻轻掀起,吸引人群聚集,让师生能够轻松地坐在其中。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人际互动」为成功要素

黄炎松博士是新竹交通大学电子物理系第 2 届毕业生,也是台湾半导体界连续创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因此有着「EDA 教父」的美誉。他曾强调过成功的 3 个要素:「努力读书、努力工作、交好朋友」,强调了人际互动的重要性。

基于这个理念,柏成设计的创办人邱柏文希望这座纪念碑能够鼓励社交互动,打造一个供学生、教职员甚至访客使用的户外讲堂。在这个空间中,参与者可以进行思想交流,互相启发。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融入孙子兵法的晶圆阶梯

「炎松之圆」拥有 7 层阶梯,且每一层阶梯都融入了黄炎松博士创业时的宝贵心法,包括「道、天、地、将、法、容、易」。这些心法的含义是,首先要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愿景(道),抓住时代的机遇(天),确保有利的位置(地),领导团队(将),创造卓越的营运和效率(法)。而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具有包容心、洞察力和多元化接受能力的领导者(容),并不断巩固前述六个要素,以确立市场的主导地位(易)。

阳明交大电机系「炎松之圆」


图片来源/柏成设计

机械手臂 ROSO 打造高科技座椅

纪念碑的座椅采用渐层蓝色,搭配底部的水波结构和透明流畅的线条设计,以及圆弧的欲滴感。这些设计元素既呼应了半导体的高科技特性,又展现了未来感和科技感。该座椅是由 ROSO 机器人建造实验室利用机械手臂的 3D 列印技术打造而成,体现了阳明交大电机系一贯的创新精神。

此篇《DesignBIZ View》专栏发布于《设计新商业 DesignBIZ》 电子报 NO.027 期
✦ 点此订阅 → 掌握设计师、创意总监、创业家的第一手观察观点!

专栏人物介绍
台湾设计师,StudioPros 创办人暨设计总监。曾任于 IBM Consulting 团队,专注以User Experience 为出发导入各面向之设计,擅长于跨领域整合,建构品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实验室是由 StudioPros 发起的一个长期计画,我们会定期带领对于品牌有兴趣的伙伴,一起实践品牌体验的研究方法,实验性地为市场上的品牌进行重塑。我们认为品牌再造的议题并不仅是优化视觉,更需要将使用者需求及体验导入品牌设计流程,以更有脉络的方式研究并定义品牌,创造视觉与策略并蓄的成果。而这一篇文章,希望透过与大家分享「品牌重塑实验室」的执行初衷与内容,说明 StudioPros 如何透过其实践我们的设计理想。

品牌重塑实验室会议场景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为什么开始执行品牌重塑实验室?

原因一、设计前厘清问题、了解使用者的重要性长期被忽略

过去我曾任职于 IBM,时常与团队一起打造各种产品,当时我们总是会花许多时间做使用者研究、易用性测试,透过各种设计方法,客观地颇析产品遇到的问题,厘清真正要解决的内容,接着才往后进行产品开发。而创立公司后,开始接触到大量品牌重塑的相关议题,我发现「先厘清问题、了解使用者」的思维很容易碍于时程而被草草带过,设计过程常为求快只考虑设计团队或组织高层的主观偏好,甚至是来自客户窗口的臆测。这样的状态,虽然前期执行上会很迅速,但当进入设计决策时,极度容易悬而不决,发生走到最后却全部重来、无法有共识的状况。

设计偏好难免主观,但着实不该将所有需求与讨论都集中在设计团队或内部组织的偏好上,除了过程没效率外,最终也未必能为品牌带来更好的销售与成果,有可能只是产出一个「比较顺眼」的视觉。也因此,在执行设计前先厘清问题、了解使用者显得非常重要,透过该流程,大家可以站在同一个角度判断设计方向,后续讨论视觉方向时,才能客观地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

品牌重塑实验室品牌共识工作坊场景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二、视觉设计教育常只重视觉不重策略,设计难以对症下药

大部分设计系学生的求学生涯里,总是花非常多时间琢磨视觉,不断追求技法或技术。可是当离开学校进入职场后,总会发现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 视觉做得再好,提案仍有可能不会过。专案会不会被客户买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设计策略,以及是否有解决客户的问题。

设计策略并非只单就视觉讨论线条粗细、字体风格、以及图案的意义,而是需从更宏观的角度讨论,例如,对应不同市场切入点与目标族群而产出的视觉风格、专注于不同品牌技术特性的视觉诠释方式等。而解决客户问题时必须对症下药,因此找到真正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但很遗憾的是这样的心法,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无从学起,需要自己进入职场不断受挫才慢慢理解。也因此,我们希望透过「品牌重塑实验室™」的议题实验,拓展参与者对设计的另一层思考。

从策略到设计的思考发散过程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原因三、商业专案中大胆的改变与创新不易

许多大型国际品牌在品牌重塑后,常受人诟病整体感觉没有改变,却花了一堆钱。但这是非常合理的状况,因为当组织庞大,产品影响力也十分巨大时,就算是很小的改变,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要对消费者、投资者负责,一昧地改变也的确风险过大,但这也不代表不能做很大的改变;既然商业上需与现实妥协,那实验专案就必须可以更大胆地发挥,我们希望可以透过实验性的方式,提供企业端一些不同的可能性。

品牌重塑实验室创造的成果与影响

有许多问题难以一时被改变,我们也很难用一己之力去改变现况。但若希望环境有所不同,还是需要开始行动。因此我们带领了许多对于品牌有兴趣的同学、设计师们一起创作与实验。目前已经走到了第四年,完成四届共八组作品。以下举几个近期案例与各位分享。

案例一|第四届作品:台积电礼品部品牌识别与体验设计

台积电礼品部品牌识别与体验设计(设计团队 : 郑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或 TSMC,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半导体制造厂,全亚洲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我们发现台积电在品牌系统与规范较为缺乏,导致对外或对内的礼品外观与包装常常没有应用的标准,因此收礼者无法借由视觉辨识出企业的品牌独特性。此专案透过前期研究、洞察并拟定设计策略,为台积电重新定义品牌调性,替企业规划品牌完整的面向,透过礼品部推出具辨识性、一致性和品牌价值的企业纪念品,以此加深员工及客户对台积电企业形象的认同感。

品牌切分策略提要(设计团队 : 郑皓允、林妤融、李姿瑢)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案例二|第四届作品:台北大纵走品牌识别与体验设计

台北大纵走品牌识别与体验设计 ( 设计团队 : 杨皓钧、颜沛沂、柯松佑 )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由台北市政府 107 年所推出的台北大纵走,是长 130 公里共 8 段路程的都会型长距离健行路线,也是首都第一条长距离步道,以全民参与和感受台北山林魅力为本,使大众能从不同角度一窥台北全景。然而,当大众想到台北大纵走时,可能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似乎只是一条普通的登山步道」;因缺乏具体的讯息和鲜明的品牌形象,使人难以感受到这个品牌独特之处与吸引力。

因此我们以品牌重塑的角度,透过研究分析强化品牌核心价值及定位,重塑识别改善品牌印象和使用者体验。

除了以上两组案例,过去我们也已深入不同议题,探索不同品牌的可能性,如:小北百货、四海游龙、台湾大车队、台糖、维力炸酱面;此外,我们也曾为防疫问题思考与设计解决方法。

其他案例示意

图片来源/StudioPros and The Rebranding Lab™

写在文末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除了分享品牌重塑实验室的脉络和心法外,更期待透过以上内容,提供对于品牌有兴趣的设计师或业主不同的思维方法。设计师若希望更了解品牌设计的流程,除了花时间在视觉外,不妨也可以思考,是不是能透过更完整的研究流程,试着去重新整理思维,或许会发展出很不一样的结果。

愿各位都可以在探索设计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与热情。

此篇《DesignBIZ View》专栏发布于《设计新商业 DesignBIZ》 电子报 NO.027 期
✦ 点此订阅 → 掌握设计师、创意总监、创业家的第一手观察观点!


更多关于「品牌重塑实验室」
完整作品:https://www.behance.net/trlab
官方网站:https://www.therebrandingl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