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不僅地質資源豐富,在海水、河川、地震及颱風的影響下,更是形塑了許多具地質價值的地質與地形景觀,其中獲得地方級認證的地質公園共有 10 座。南臺科技大學視傳系的學生,透過蜜餞與岩石在造型上的相似性發想,設計具各地質公園特色的伴手禮「蜜餞岩究室」,並以打開後升起的設計巧思,營造板塊隆起的巧妙意象,引領人們認識地質公園的岩石與景觀面貌。「蜜餞岩究室」榮獲 2024 金點新秀「包裝設計特別獎」、青春設計節「評審團獎」,以及放視大賞「傳達設計組銅獎」。
延伸閱讀: 24 座台日山嶽美景躍然紙上!「百百山脊」藉海報、郵票等設計,細緻繪畫引領人們認識群山之美
「蜜餞岩究室」由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王韻茹、楊芊羽、張書亞、鍾汶錡打造,為臺灣十大地質公園設計伴手禮,分別為馬祖地質公園、草嶺地質公園、草漯沙丘地質公園、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利吉惡地地質公園、東部海岸富岡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龍崎牛埔惡地地質公園、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及和平島地質公園。每座地質公園各有一款禮盒,當禮盒打開時,蜜餞從內部升起,營造板塊從海平面浮起的意象。
利用外觀及紋路看似岩石的蜜餞做設計,透過吃蜜餞觀察兩者造型上的巧合,認識臺灣地質公園的岩石與地景特色。禮盒內有三種口味的蜜餞,口味選配各座地質公園涵蓋量前三名的岩石所對應之蜜餞,蜜餞包裝依照當座地質公園的範圍區域形狀真空塑型。另外,禮盒內的視覺意象為當座地質公園內挑出的三個最具特色的特殊景觀,風景樣貌以對應的蜜餞融合設計而成,將地景之美盡收眼底。
延伸閱讀: AI 虛擬總統參選人「陳水宏」!以幽默社群互動和造勢活動,反思台灣當今政治環境
包裝紙選用 100% 再生纖維製成的再生紙,降低對大自然的破壞,使自然資源得以被永續保留,禮盒內所關於地質公園的介紹與蜜餞風味參考印製在禮盒上蓋的內部,一目了然也減少額外的紙材消耗。禮盒封面與封套上有相呼應的設計,將臺灣與各座地質公園的位置壓紋在禮盒封面,封套上印有當座地質公園形狀的燙銀,移動封套時便能對應上地質公園的所在位置。
為了滿足淺嚐之慾,也推出十二款不同的單一口味蜜餞,依照火成岩、沉積岩以及變質岩的形成方式與外觀為蜜餞設計對應的岩石搭配,使人將兩者做有趣的聯想,單口味包裝將蜜餞真空塑型成臺灣形狀,表現臺灣島嶼之美。
蜜餞岩究室 Search Ston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earch_stone/
參考資料:青春設計節、馬祖地質公園深度旅遊網 、金點設計獎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4/04 Lifestyle 特刊|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
當你願意敞開收藏,邀請共賞,那麼我們便有機會認識全部的你
——關於你的在意,你的思想,你的恐懼,你的願望。
2024 年,SD 編輯部展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人員轉換,組織異動,季刊時代終了,開始迎接特刊的時代。
如今,當我們重新思考一本雜誌,其中不免仍有很深的情懷。作為一本以「Lifestyle」為主軸的特刊,究竟該談什麼,才能既設計,又生活呢?幾經討論,丟出了不下三五個命題,總覺得還有些猶豫,直到「裝幀」一詞乍現,編輯們各個靈感迸發,在愛書與愛輯之間,細數那些值得典藏的原因。我們頃刻便知,那些我們所熱愛的,便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主題。
一年初始,可以說是裝幀的節季。二月,設計師於薇、張育鐘、李政瀚帶着葉穎的第一張母語創作專輯《遷徙》再登葛萊美殿堂,雖鎩羽而歸,卻也再次證明台灣唱片裝幀具備角逐國際市場的實力;三月,德國萊比錫書藝基金會公布「2024 世界最美麗的書」得獎名單,由同年二月金蝶獎得主葉忠宜所設計的《清潤凝香:若深甌》及劉悅德《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兩本作品入圍。台灣設計在裝幀上的展現,無疑是精良而務實,前衞且創意獨具。
然而,當我們回望「實體」在我們生活裡的痕跡,卻發覺它已形跡漸減,甚至瀕臨消逝。2020 年六月,高雄最後一家五大唱片行熄燈,幾乎預示了唱片時代的終曲;2019 年末,長跑二十一年從未熄燈的敦南誠品從此走入歷史,四年後的平安夜,我們則又迎來了信義誠品的結業。大眾通路的凋零意味着時代的眼淚,囊裝思想與樂音的「實體」,自此從「必須」轉而變為「情懷」,在並不一定需要擁有才能獲得的時代,實體的溫熱究竟如何且為何延續,是本期我們傾盡全力都想要挖掘的秘密。
裝幀是文字與音樂的皮囊,它將思想與樂章,訴諸一種符號。當我們與某一首歌、某一散文篇章再相逢,腦中必能喚起它的封面印象——可能是某某已故歌手的面容,8、90 年代西洋搖滾的槍與玫瑰、骷髏與符號;抑或者,三毛散文集裡的大漠、蒼空與夢中的橄欖樹。裝幀在每一個人的生命刻度上,釘上專屬於你的時間戳記,讓每一個喚醒記憶的瞬間,都保有當年初見此作時的悸動,彷彿我們生命裡的某一個節點它從未離去或消逝。書與音樂,是時間的戳印,是記憶的鐘乳石,因此它陳舊但卻新穎,過時卻保有意義。
本期《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將以終為始,從「收藏行為」作為命題,追本溯源,一路探訪做裝幀的人、賣裝幀的人,以及收藏裝幀的人。其中,蕭青陽與葉忠宜,在老派與叛逆之間,於裝幀樂園裡盡情遊歷;聶永真翻山越嶺橫跨二十多年設計師職涯,仍視裝幀為一塊創作的淨土;香港設計師毛灼然珍藏海量雜誌,細數時代更迭,恍若近身參與了一場平面設計的流變;專輯製作人陶婉玲與盧翊軒以音樂為共通的語言,找到創作與市場溝通之間微妙的縫隙。
我們在採訪過程中,看見受訪者對於裝幀設計的虔誠之心,帶有對於實物的珍視與寵溺。其中不只一人提及,裝幀的責任在於安靜自持,展現其責任於無形,與內容保持不喧賓奪主的適當距離,裡頭飽含着裝幀者的謙遜、印刷者的使命。
那日,在 PAPERWORK 紙本作業的活版印刷工房,瞥見牆上的「印刷宣言」,一時之間彷彿夢迴百年之前,當印刷仍是思想流通的唯一方法,內容鑄本成冊、在世流通的影響力尤大,昔日的印刷術如何作為文明的十字路口:抵禦流言,捍衞真理,作為藝術的避難所而存在——
Crossroads of civilization・Refuge of all the arts, against the ravages of time・ Armoury of fearless truth, against whispering rumour・Incessant trumpet of trade・From this place words may fly aboard・Not to perish on waves of sound・Not to vary with the writer』s hand・But fixed in time having been verified in proof
Friend, you stand on sacred ground.
This is a Printing Office.(朋友,你正站在一塊神聖的領地。這裏是印刷工房。)
——Beatrice Warde
我們可以預見,在紙本愈加稀缺的未來,它也許更有可能回歸本質,比起批量,更在意它的靈魂,並以更「仿古」的姿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收藏的意涵總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一如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修伯里在其《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一書裡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星星,但其中的含意卻因人而異。」一如那些我們所熱愛的收藏,但凡存在,皆有意義。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4/04 Lifestyle 特刊・我們收藏這樣的設計,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