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巴黎奥运开跑!本届奥运会的吉祥物「Phryges」以特殊又可爱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这场国际盛会的亮点。它不仅彰显了法国特色,更体现出奥运精神。不过这个红色小精灵究竟代表着什么?在其中又蕴藏了怎样的文化故事呢?
象征法国精神的「佛里几亚无边便帽」 (Phrygian cap)
Phryges 的设计灵感源自象征性的「佛里几亚无边便帽」(Phrygian cap),呈现出活泼可爱的三角形外形。这个吉祥物身披法国国旗三色:蓝、白、红,胸前佩戴金色的巴黎 2024 标志,完美诠释了法国的国家精神。「佛里几亚无边便帽」虽看似简单,却寓意深远,在法国历史中代表着自由、平等与博爱的精神,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佛里几亚无边便帽」最初是古希腊弗里吉亚王国(今土耳其)自由奴隶佩戴的柔软红色帽子。它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成为自由的象征。法国的国家拟人化形象玛丽安(Marianne)经常被描绘戴着这顶帽子,例如在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作《自由领导人民》中。这一形象不仅是巴黎 2024 年奥运标志的基础,也深刻体现了法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本届奥运组委会主席 Tony Estanguet 表示:「Phryges 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更是一种理念的化身。它代表着法国共和国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透过 Phryges 展示运动如何改变生活
奥组委为 Phryges 赋予了更深层的使命,旨在展示运动如何改变生活并引领社会变革。每个 Phryge 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奥运版 Phryge 被形容为「聪明者」,具备有条不紊的思维和迷人的魅力。而残奥版 Phryge 则是「派对动物」,随性且有些冲动。它是自 1992 年夏季残奥会吉祥物「Petra」以来,首个具有残疾的残奥吉祥物,其一条腿上配有义肢。
奥运会品牌总监 Julie Matikhine 解释说:「Phryge 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法国的关键时刻。如今,它重返舞台,肩负著通过体育引发革命的使命。我们希望展示运动如何改变社会,促进团结与互助,推动社会进步。」
设计呼应 1968 冬奥会吉祥物「Schuss」
Phryge 的设计一公布便在国内引发了广泛讨论,调查显示,75% 的法国成年人和 83% 的儿童对这个设计表示喜欢和认同。而法国报纸《Libération》指出,一些人认为 Phryges 的设计有点像女性的私密部位,但同时也赞扬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与传统的男性象征艾菲尔铁塔大相迳庭。
这次的奥运吉祥物不仅展现了创新精神,还呼应了 1968 年在法国格勒诺勃举行的冬季奥会,当时法国推出了奥运史上第一个官方吉祥物「Schuss」。与过往不同的是,法国这次选择了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符号,更能呈现出自身的文化自信。
专栏人物介绍
陈韵竹/Plan b 共同创办人
会计系毕,历经过事务所的历练,也自大学开始不务正业参与微电影制作及创业。开过活动空间、桌游咖啡厅,设计实境游戏、网站平台等计画,曾任台北市青年咨询委员。想当个任性有度下,还能带来良善的人。2015 年与几位合伙人开始经营 Plan b,主要担任顾问企划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续策略顾问、策展人等角色。
近年只要出国旅行,我一定会广泛地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这不仅是为了欣赏作品,更多时候是在学习不同策展单位如何有脉络地讲述展览主轴,以及运用了哪些呈现手法和巧思增强沟通体验。
我看过不少运用「五感、食衣住行育乐、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结构策划的展示内容,这样的呈现结构因为是观展者熟悉的逻辑,通常也能流畅地表达展览主轴,我自己也曾如此策划过展览。然而,近年来看到一些别出心裁的策划方式,又提醒了自己可以从不同视角构思观展体验:
➊ 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描绘爱情的罗浮宫展(ルーヴル美术馆展 爱を描く)
去年已结束的此展以「爱」为主题,精选巴黎罗浮宫16-19世纪的画作,将作品分类为不同面向的「爱」进一步解析,如:亲情、情欲、宗教、浪漫……等。解构画作中人物角色的肢体语言与关系,从希腊罗马神话到古典世俗之爱,眼神的凝视与视线的延伸隐含着许多未曾发现的细节,透过不一样的观点剖析作品,更累积了鉴赏的知识。
➋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大阪中之岛美术馆作为各城市的指标性展示场域,皆收藏了丰富的艺术作品。除了名家大作,三个城市各自独有的文化脉络亦反映于馆藏的在地作品描绘中。
这档展览以三间美术馆馆藏皆有的「共同点」作为策展结构,如:市景、花园、肖像、战争、现代化、机械……等。同一主题下,同时呈现三间美术馆各自一件作品,比较及观察相似的风景或不同的文化,许多作品不止纪录了当时的场景,更透过艺术家的表现形式,观察风格的内敛与开放,我认为是很有趣且跳脱既有框架的观看作品方式。
➌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常设展
常设展的呈现往往需要考量更多跨年龄、跨知识群的体验,许多美术馆会准备学习单引导儿童观展。我很喜欢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常设展中的一些巧思,简单地透过抛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和创造细细观察的契机,不论在儿童视角高度标示,或是简单的插画文字,都拉近了古物和观者当下的距离,创造和作品的互动对话。
➍ Punchdrunk —— Viola’s Room
喜欢沉浸式体验的人一定都听过「Sleep No More」,这次在伦敦出差,我体验了其创作团队的新作。相较于过去参与过的沉浸式体验,这次的展演过程没有任何一位工作人员演出,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戴着耳机,聆听由知名演员海伦娜・宝汉・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作为旁白叙述的故事。跟着「光」,主动前往步入一个个场景,磁性嗓音的说书人、具感染力的音乐、灯光营造的气氛、美术布景和模型的一切到位,创造出让观者主动探索的感官体验,也是Punchdrunk团队对沈浸式体验的另一种尝试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