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巴黎奧運開跑!本屆奧運會的吉祥物「Phryges」以特殊又可愛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這場國際盛會的亮點。它不僅彰顯了法國特色,更體現出奧運精神。不過這個紅色小精靈究竟代表著什麼?在其中又蘊藏了怎樣的文化故事呢?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象徵法國精神的「佛里幾亞無邊便帽」 (Phrygian cap)

Phryges 的設計靈感源自象徵性的「佛里幾亞無邊便帽」(Phrygian cap),呈現出活潑可愛的三角形外形。這個吉祥物身披法國國旗三色:藍、白、紅,胸前佩戴金色的巴黎 2024 標誌,完美詮釋了法國的國家精神。「佛里幾亞無邊便帽」雖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在法國歷史中代表著自由、平等與博愛的精神,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重要標誌之一。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佛里幾亞無邊便帽」最初是古希臘弗里吉亞王國(今土耳其)自由奴隸佩戴的柔軟紅色帽子。它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成為自由的象徵。法國的國家擬人化形象瑪麗安(Marianne)經常被描繪戴著這頂帽子,例如在歐仁·德拉克羅瓦的名作《自由領導人民》中。這一形象不僅是巴黎 2024 年奧運標誌的基礎,也深刻體現了法國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

本屆奧運組委會主席 Tony Estanguet 表示:「Phryges 不僅僅是一個吉祥物,更是一種理念的化身。它代表著法國共和國的核心價值觀,同時也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

透過 Phryges 展示運動如何改變生活

奧組委為 Phryges 賦予了更深層的使命,旨在展示運動如何改變生活並引領社會變革。每個 Phryge 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奧運版 Phryge 被形容為「聰明者」,具備有條不紊的思維和迷人的魅力。而殘奧版 Phryge 則是「派對動物」,隨性且有些衝動。它是自 1992 年夏季殘奧會吉祥物「Petra」以來,首個具有殘疾的殘奧吉祥物,其一條腿上配有義肢。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奧運會品牌總監 Julie Matikhine 解釋說:「Phryge 承載了數千年的歷史,見證了法國的關鍵時刻。如今,它重返舞台,肩負著通過體育引發革命的使命。我們希望展示運動如何改變社會,促進團結與互助,推動社會進步。」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設計呼應 1968 冬奧會吉祥物「Schuss」

Phryge 的設計一公布便在國內引發了廣泛討論,調查顯示,75% 的法國成年人和 83% 的兒童對這個設計表示喜歡和認同。而法國報紙《Libération》指出,一些人認為 Phryges 的設計有點像女性的私密部位,但同時也讚揚這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與傳統的男性象徵艾菲爾鐵塔大相逕庭。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2024 巴黎奧運吉祥物


圖片來源/Paris 2024

這次的奧運吉祥物不僅展現了創新精神,還呼應了 1968 年在法國格勒諾勃舉行的冬季奧會,當時法國推出了奧運史上第一個官方吉祥物「Schuss」。與過往不同的是,法國這次選擇了一個富有哲學意味的符號,更能呈現出自身的文化自信。

專欄人物介紹
陳韻竹/Plan b 共同創辦人
會計系畢,歷經過事務所的歷練,也自大學開始不務正業參與微電影製作及創業。開過活動空間、桌遊咖啡廳,設計實境遊戲、網站平台等計畫,曾任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想當個任性有度下,還能帶來良善的人。2015 年與幾位合夥人開始經營 Plan b,主要擔任顧問企劃核心,曾任品牌及永續策略顧問、策展人等角色。

近年只要出國旅行,我一定會廣泛地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這不僅是為了欣賞作品,更多時候是在學習不同策展單位如何有脈絡地講述展覽主軸,以及運用了哪些呈現手法和巧思增強溝通體驗。

我看過不少運用「五感、食衣住行育樂、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線」結構策劃的展示內容,這樣的呈現結構因為是觀展者熟悉的邏輯,通常也能流暢地表達展覽主軸,我自己也曾如此策劃過展覽。然而,近年來看到一些別出心裁的策劃方式,又提醒了自己可以從不同視角構思觀展體驗:

➊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描繪愛情的羅浮宮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

去年已結束的此展以「愛」為主題,精選巴黎羅浮宮16-19世紀的畫作,將作品分類為不同面向的「愛」進一步解析,如:親情、情慾、宗教、浪漫……等。解構畫作中人物角色的肢體語言與關係,從希臘羅馬神話到古典世俗之愛,眼神的凝視與視線的延伸隱含著許多未曾發現的細節,透過不一樣的觀點剖析作品,更累積了鑑賞的知識。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圖片來源/國立新美術館官方網站

➋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大阪中之島美術館作為各城市的指標性展示場域,皆收藏了豐富的藝術作品。除了名家大作,三個城市各自獨有的文化脈絡亦反映於館藏的在地作品描繪中。

這檔展覽以三間美術館館藏皆有的「共同點」作為策展結構,如:市景、花園、肖像、戰爭、現代化、機械……等。同一主題下,同時呈現三間美術館各自一件作品,比較及觀察相似的風景或不同的文化,許多作品不止紀錄了當時的場景,更透過藝術家的表現形式,觀察風格的內斂與開放,我認為是很有趣且跳脫既有框架的觀看作品方式。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圖片來源/陳韻竹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rio: Modern Art Collections from Paris, Tokyo and Osaka

圖片來源/陳韻竹

➌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

常設展的呈現往往需要考量更多跨年齡、跨知識群的體驗,許多美術館會準備學習單引導兒童觀展。我很喜歡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中的一些巧思,簡單地透過拋出問題,引發好奇心和創造細細觀察的契機,不論在兒童視角高度標示,或是簡單的插畫文字,都拉近了古物和觀者當下的距離,創造和作品的互動對話。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

圖片來源/陳韻竹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常設展

圖片來源/陳韻竹

➍ Punchdrunk —— Viola’s Room

喜歡沉浸式體驗的人一定都聽過「Sleep No More」,這次在倫敦出差,我體驗了其創作團隊的新作。相較於過去參與過的沉浸式體驗,這次的展演過程沒有任何一位工作人員演出,每一位參與者都要戴著耳機,聆聽由知名演員海倫娜・寶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作為旁白敘述的故事。跟著「光」,主動前往步入一個個場景,磁性嗓音的說書人、具感染力的音樂、燈光營造的氣氛、美術佈景和模型的一切到位,創造出讓觀者主動探索的感官體驗,也是Punchdrunk團隊對沈浸式體驗的另一種嘗試與挑戰。

Sleep No More 團隊新作品 Viola’s Room

Sleep No More 團隊新作品 Viola’s Room

圖片來源/Punchdrunk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