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跨界聯名來了——OREO 與可口可樂(Coca-Cola)強強聯手,以「最好的朋友(Bestie)」為概念,推出一系列驚喜合作,包括:可樂口味的 OREO,以及 OREO 口味的可樂,並與音樂串流平台 Spotify 連動,打造活動專屬的友情播放清單。

oreo x 可口可樂


© Mondelez International.© The Coca-Cola Company

值得一提的是,OREO 與可口可樂原先的包裝設計,都是以經典的黑與白作為主色調,而在這次的聯名中,也將延續這樣的視覺共通性,並結合雙方的標誌性特色,例如:可樂瓶、餅乾紋路等元素加以設計。

雙方合作消息甫釋出,便引發社群一陣討論,也不禁引人好奇:究竟此次的跨界聯名如何促成,背後藏了哪些品牌溝通訊息,又有哪些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意巧思?

凝聚兩個經典 IP 的使用族群,與 Z 世代對話

顯而易見地,這次的合作企劃以「友情」作為主軸,而 OREO 與可口可樂本就是聚會場景中常見甚至必備的飲食,透過兩者的組合來表現朋友之間的化學反應,雖然驚喜,卻也可說是再適合不過,而這樣的設定,即是為了打入 Z 世代的流行文化,與年輕族群展開對話,展示經典品牌的新鮮突破。

對此,可口可樂的全球品牌策略副總裁 Oana Vlad 表示,OREO 透過持續推動、創新產品風味,巧妙地滲透了流行文化,如今已然成為全球最受 Z 世代喜愛的品牌之一。與此同時,可口可樂也不遑多讓,除了啟動線上創意平台 Coca‑Cola Creations. 之外,更邀請平均年齡僅 18.4 歲的韓國人氣女團 NewJeans 擔任全球品牌大使,雙方面向 Z 世代溝通的決心早已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OREO 的全球市場與品牌負責人 Eugenia Zalis 則指出,OREO 持續探索著新穎的方式,藉此激起消費者對品牌的興趣與喜愛,這次與可口可樂的「友情結盟」就是其中之一。這場結盟並不單單只是品牌與品牌、產品與產品之間的內容共創,更重要的,是為了凝聚兩個經典 IP 的使用者群體。

「我們相信,『真正的魔法』發生在意想不到的連結時刻,而這次 OREO 與可口可樂的 IP 聯名,絕對就是那樣的瞬間。」——可口可樂 全球品牌策略副總裁 Oana Vlad

除了可樂口味的 OREO、OREO 口味的可樂,還有呢?

關於眾所期待的聯名限定新品,雙方也有了更進一步的透露——可口可樂將推出有着 OREO 風味的可樂;OREO 則會推出可口可樂口味的夾心餅乾,將經典奶油夾心置換為可樂風味,並以繽紛的紅色跳跳糖點綴,其中一片餅乾體也將印有紅色的可口可樂 Logo 紋路。系列新品將於 9 月起,在美國、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巴西等國通路販售。

不過,OREO 與可口可樂雙雙作為最知名的經典品牌之一,人們對於它們的味道再熟悉不過,對於產品本身也有着明確的認知與標準,因此,如何重新構想眾人皆知的熟悉風味,並創造讓雙方客群都滿意的體驗,便是這次設計新產品最艱鉅的挑戰,「我們仔細地確保能在可口可樂中展現 OREO 的體驗,反之亦然,透過多次迭代與密切合作,終於使這一切成為可能」,Oana Vlad 說道。

oreo x 可口可樂


© Mondelez International.© The Coca-Cola Company

當然,這次的聯名亦不只有實體產品,也一併串連了線上體驗,只要掃描聯名包裝上的 QR Code,就可直接導連到串流平台 Spotify,並隨即啟動「摯友模式」,合併好友之間的音樂品味,打造友情播放清單。

據悉,後續還將展開一連串實體活動,包括:與朋友們配對,共創臨時紋身、以及摩天輪快閃活動等,而此次的 IP 聯名設計,也將延伸為服飾、文具、配件等周邊,於快時尚品牌 FOREVER 21 的實體店面與線上同步販售。

品牌設計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和精心策劃的過程,它不僅關係到企業的形象與定位,更影響到在設計完成後目標客群的感知與品牌忠誠度。因此,在品牌設計前溝通彼此對專案的想法與期待,平衡彼此的認知,是在專案過程中的首要之重。

前期的「需求釐清」是品牌設計成功的基石

品牌設計前期的釐清階段急不得,雖然談清楚需求可能會花較多時間,但當前面問題釐清了,後面再做設計時也會更加清晰與順利。大部分的專案之所以中途停滯不前或無法結案,都是因為前期需求不清楚,導致後續窒礙難行,設計師找不到後續的方向,或是品牌主對於後續選擇不夠有信心。

對於設計師而言,越完善的了解需求全貌,就更能製作出符合預期或想像的設計,並且能奠基於需求之上,不斷迭代讓設計越來越好。而對品牌主而言,在設計前收斂清晰需求與想法,便能確保最終的產出是符合市場需求的,也能確保專案不會因過多來回,造成時程延宕。

開始着手設計前,有哪些關鍵問題需要釐清?

我認為以下六個問題,是每個專案開始前品牌主與設計師都必須有清晰認知的:

品牌遇到了什麼問題,或是希望達成什麼目標?

品牌重塑專案和新品牌創立的詢問角度會有些不同。品牌重塑專案需要更全面了解品牌遇到的問題、希望重塑專案的動機,可能是提高品牌認知度、增加銷售額,或進一步建立品牌忠誠度、也有可能是品牌視覺過度老舊,希望以新的視覺吸引年輕族群。而新品牌則是需要了解品牌設計的目標,及品牌後續要推廣的方向。

以 StudioPros 為台灣知名劇團——「阮劇團」重塑品牌時,我們了解此專案除了標誌優化外,更重要的,是建構後續的品牌輔助圖型系統,讓阮劇團團隊在推廣活動與經營社群時更有效率地去創建視覺,因此在後續設計階段,我們協助團隊整合了完整的社群應用系統與模組。

阮劇圖品牌標誌

阮劇圖品牌標誌

圖片來源/StudioPros&阮劇圖

阮劇圖品牌社群模組

阮劇圖品牌社群模組

圖片來源/StudioPros&阮劇圖

品牌的核心價值或核心標語是什麼?

每個品牌都有其核心價值,這是品牌存在的根本原因。了解並定義這些價值,可以幫助設計團隊在設計中反映品牌的真實精神。若品牌主沒有品牌定位相關的文件,這些內容則需要由品牌內部花一點時間討論收斂與整理。核心價值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如 Nike 的核心價值體現在 「Just Do It」 這一口號上,傳遞出對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信念。蘋果的核心價值為 「Think Different」,體現了創新、簡約和對設計的執著。

NIKE JUST DO IT 'DREAM CRAZY'

NIKE JUST DO IT ‘DREAM CRAZY’

圖片來源/Wieden+Kennedy / Portland

若沒有核心標語,也可以請客戶收斂關鍵字。例如我們為齒科品牌 Dr.Kelly 打造的全新品牌視覺時,客戶團隊收斂了三大品牌關鍵字「創新、年輕、專業」給我們,在整體的視覺塑造上,我們以此作為設計的調性與方向。

Dr.Kelly 品牌識別

Dr.Kelly 品牌識別

圖片來源/StudioPros&Dr.Kelly

Dr.Kelly 品牌識別

Dr.Kelly 品牌識別

圖片來源/StudioPros&Dr.Kelly

品牌的目標受眾是誰?

明確的目標受眾,可以幫助設計師創作出與受眾共鳴的設計。了解受眾的年齡、性別、興趣、消費習慣等有助於確定設計風格和語調。例如星巴克的目標受眾主要是 25 至 40 歲的都市專業人士和學生,喜愛高品質生活,注重社交體驗和環境氛圍。因此星巴克透過創造「第三空間」的理念——除了「家」和「辦公室」外的另一個舒適場所,來吸引這群注重體驗和社交的消費者。品牌的咖啡文化和社交氛圍成為吸引目標受眾的重要因素。

以我們為氣機科技進行的品牌重塑為例,當時品牌的目標受眾除了既有對於「撓場」有研究的工程師族群外,也有一群對於能量輔具有興趣,但較不懂技術,或喜好研究身心靈的群體。為了讓品牌特色「撓場」更易理解,我們在設計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利用簡潔、親和的方式去敘事與包裝。

氣機科技品牌重塑

氣機科技品牌重塑

圖片來源/StudioPros & Aqive

氣機科技品牌重塑

氣機科技品牌重塑

圖片來源/StudioPros & Aqive

品牌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品牌的競爭優勢是指,品牌在市場中相較於競爭對手所擁有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使得品牌能夠吸引並留住消費者。透過釐清品牌優勢,設計師便能在思考設計時,將品牌特徵更外顯,以此幫助產品銷售或爭取更多記憶點。

以我們為玻尿酸品牌 Neruri 打造的品牌視覺為例,整體標誌奠基於 Neruri 的特殊專有技術「全分子玻尿酸」進行設計,我們將品牌「能夠製作出大、中、小分子的特許技術」視覺化,並於後續衍伸視覺上不段鋪陳,幫助品牌特點的傳播與推廣。

Neruri 品牌識別,以大、中、小分子為主軸

Neruri 品牌識別,以大、中、小分子為主軸

圖片來源/StudioPros&Neruri

Neruri 品牌識別

Neruri 品牌識別

圖片來源/StudioPros&Neruri

品牌短中長期的目標或願景是什麼?

品牌是需要長時間經營的,因此在規劃品牌設計時,不能只有考慮到現況,需同時透過了解品牌短、中、長期的目標與規劃,並將需求整合進設計。例如某些品牌在中長期有推出子產品線的計畫,因此在設計時,就需要連同後續的設計延展一同思考,確保品牌有足夠的彈性去發展。以 Dr.Kelly 品牌識別專案為例,我們將未來可能會延展的產品線先進行配色發想,建構出一系列的色彩選項,並思考不同色系對應的子產品線需求,方便客戶未來應用。

Dr.Kelly 品牌識別

Dr.Kelly 品牌識別

圖片來源/StudioPros&Dr.Kelly

品牌視覺未來可能的應用場景?

品牌識別的設計需考量未來的易用性,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需求思考限制和最佳呈現的效果。例如若品牌未來有大量的包裝燙金需求,在標誌的設計上就不能使用太細的線條,避免燙金過程中容易模糊的問題;若品牌為手機應用程式,在標誌設計上需思考如何在一大片的應用程式圖標中脫穎而出,並且避免品牌與手機常見應用程式視覺或顏色過度相近。

打造好設計必須倚賴雙方的努力和交流

曾經遇過一些客戶提到,擔心給設計師太多資訊反而會限制設計師發揮,或是認為設計師既然收了設計費,應當要自己去探索,我認爲這並不完全正確。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專案,並非單一方盡力就可以達成,必須雙方一起努力和交流想法,並清楚溝通。透過兩方的協作,各自發揮所長,才是打造好品牌的唯一解答,彼此也能夠建立更長久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