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因此讓許多人渴望從螢幕中獲得片刻喘息。在現今的時代裡,人們同時追求逃離現實與真實體驗的需求,根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的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3 年間,旅遊及體驗相關支出的增長高達 65%。

在 2025 Adobe 趨勢報告中,也反映了這種對於逃離現實與真實體驗的渴望。創作者正傾向於採用富有想像力且超現實的新視覺效果、幽默的視角、沉浸式體驗等更多創意元素融入創作當中,以吸引更多人的興趣與關注。以下整理 4 大重點,一次統整 2025 年 Adobe 創意趨勢。

01 奇幻邊界(Fantastic Frontiers)

奇幻邊界(Fantastic Frontiers)融合了科技與文化,預示著一個想像力真正無限的未來。多年的數位世界構建,特別是在遊戲領域,為這種轉變奠定了基礎,並激發了消費者對於這些夢幻般影像的需求。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也正在革新創意表達,使得藝術家能夠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2025 Adobe 趨勢


圖片來源/Adobe

在現今傳統製作的商業項目中與 AI 生成的內容中,都可以頻繁地看到這一趨勢的展現。人們期待著充滿魔幻色彩且未曾踏足的世界,富有想像力且超現實的新視覺效果,反映了我們對於逃離現實的渴望。

玩具反斗城AI廣片宣傳短片 cover


圖片來源/DALL·E

延伸閱讀:「玩具反斗城」用 AI 做創意短片!66 秒廣告竟有 8 成靠 OpenAI Sora 技術製作完成

02 輕鬆與歡笑(Levity and Laughter)

幽默一直是傳播內容的秘訣,研究顯示,90% 的消費者更容易記住幽默的廣告,而非嚴肅的廣告。在 2023 年的坎城電影節上,獲獎影片有 52% 為喜劇片,比 2022 年增加了 43%,這凸顯了幽默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025 Adobe 趨勢


圖片來源/Adobe

同時也代表著品牌的下一波浪潮,其特點是利用幽默讓內容更具吸引力和記憶點。品牌發現,在社群媒體上,迷因和其他幽默貼文的分享頻率遠高於嚴肅貼文,因此開始製作更多有趣的內容以觸及更大的受眾。此外,透過採用我們在線上常用的輕鬆、俏皮語調,企業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更個人化的連結,使品牌看起來更親切、更具人性化。

IKEA創意廣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IKEA 創意廣告,以「Don’t Worry, You Can Afford It(別擔心,你負擔得起)」為廣告主軸,將毛小孩與牠們闖的禍置於聚光燈下,重新建立溝通「低價產品」的策略。

圖片來源 / INGO

延伸閱讀:不怕寵物搞破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IKEA 鎖定毛孩爸媽,以創意手法重新詮釋低價商品

這一趨勢也讓創作者能以幽默的方式處理嚴肅議題,而不會顯得過於沉重或引發對立,藉由帶來既歡愉又富有意義的分享體驗,有效提升參與度。

03 時間扭曲(Time Warp)

在 AI 的推動下,時間扭曲(Time Warp)趨勢融合了未來主義元素與歷史、復古風格,從古羅馬、咆哮的二十年代、充滿律動的七十年代等不同時代汲取靈感,創造出一種懷舊而嶄新的美學。

生成式 AI 在普及這種風格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因其讓設計者更容易進行實驗,將不同時代的元素相結合。隨著這種美學風格在主流文化中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製作(非 AI)商業項目也因此漸漸增加,呈現出這一風格的魅力。

2025 Adobe 趨勢


圖片來源/Adobe

這種過去與未來的對比,甚至吸引了 Z 世代的注意,GenZ 越來越對自己未曾親身經歷的過去產生興趣,甚至懷念那樣的時代。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時間扭曲重新混合不同的時代,為未來重新想像歷史。

Ulises Kinetic Kingdoms

Kinetic Kingdoms 系列車體外觀以「復古未來」的風格為基調,仿效早期的未來主義,同時乘載多層空間,內部裝潢包含臥室、客廳、廚房、浴室,甚至連頂樓陽台皆一應俱全。

圖片來源/Ulises

延伸閱讀:以 AI 創作想像未來!數位藝術團隊 Ulises 打造結合居住與移動的多層遊牧露營車

04 沉浸式吸引力(Immersive Appeal)

隨著我們花費更多時間在螢幕前,對多感官體驗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沉浸式吸引力(Immersive Appeal)趨勢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解決方案,透過創造能引發喜悅與驚奇的「互動體驗」來滿足這一需求。從沉浸式藝術裝置、主題樂園到體驗式購物,這一趨勢的例子不僅限於視覺,還包括觸覺、聽覺甚至嗅覺的參與。

直擊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 無界」

teamLab《泡泡宇宙:實體光,光之肥皂泡,晃動之光,環境產生的光 ── 一筆》

teamLab《泡泡宇宙:實體光,光之肥皂泡,晃動之光,環境產生的光 ── 一筆》© teamLab

延伸閱讀:直擊東京麻布台之丘「teamLab 無界」!泡泡宇宙等 70+ 藝術作品構築「沒有地圖的美術館」

消費者渴望更多感官參與,而當今的技術使這成為可能,越來越多的行銷活動採用包圍式策略,品牌使用一種稱為「世界建構」(world-building)的策略,將我們帶入其完整構想的宇宙中。舉例 Netflix 影集《魷魚遊戲》,在第二季正式上映前,在世界各地包括曼谷、高雄、雪梨、首爾、倫敦等舉辦線下活動,線上則有與各品牌的趣味聯名等等,將深刻的感官體驗置於被動消費之上,讓人感受身臨其境的魅力。

魷魚遊戲

位於高雄港的巨型英熙娃娃

圖片來源/高雄旅遊網

2025 年 Adobe 公布的 4 大趨勢,也頻繁出現在今年全球各大品牌的廣告創意和行銷專案中,未來將會更加成為創意和美感的主流。如果你是創作者、品牌行銷人、設計師等等,不妨探索這些新趨勢並將其元素融入自己的創意中,創造出更有吸引力的作品。

2025 Adobe 完整趨勢報告:點此

此篇《DesignBIZ View》專欄發布於《設計新商業 DesignBIZ》 電子報 NO.046 期
✦ 點此訂閱 → 掌握設計師、創意總監、創業家的第一手觀察觀點!

經營品牌,可以帶來龐大的獲利機會。這句話是許多企業經營者所信奉的金科玉律。

根據全球最大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凱度洞察(Knatar)所公布的 2024 年最具價值全球品牌百強排行榜(Kantar BrandZ 2024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s)報告,全球 100 大品牌價值總金額高達 8.3 兆美元。這份報告特別強調,從投資角度來看,品牌是最好的標的物。

全球100大品牌價值總金額高達8.3兆美元。排名第1名的Apple品牌價值超過1兆美元。

圖片來源/Kantar BrandZ 2024 Most Valuable Global Brand

2006 年是凱度洞察全球品牌百強排行榜首次發表的年份。以這一年為基準,該顧問公司指出,如果當時人們投資 100 元美金在全球百強排行榜上的品牌,他們在 2024 年可以獲得的投資報酬是 500 元美金。相對的,投資人將錢放在 MSCI 世界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World Index)股票,可以得到的報酬是 249 美元;投資標準普爾 500 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股票,則是可以獲得更高的報酬 412 美元。兩種股票市場的投資報酬率皆比不上品牌的投資效益。

然而,這種讚揚品牌商業價值的主流論點,近年來在國際間,出現許多反思甚至批判的意見。為本專欄所寫的第 1 篇文章《你的品牌值得被在乎嗎?》,內容介紹的就是這股商業營運的新思維與案例,以多元的視角(例如社會行動、族群共融、永續發展等)去評判品牌經營的成就。


攝影:李盈靜 © Shopping Design

在 2024 年設計新商業年會(DesignBIZ Fest)趨勢論壇的演講上,我以英國飲料品牌 Innocent 的「更美好,而不是更獨特」(Better, not different)經營模式為例子,鼓勵台灣設計師們以影響力設計(impact design),加入全球新商業的發展趨勢。

1998年3位創辦人花了500英鎊買水果,賣掉1,000瓶果昔果汁。如今,Innocent的2022年營收高達4.261億英鎊,售出的蔬菜水果產品總數為13億份。「更美好,而不是更獨特」(Better, not different)是Innocent的創業商模。

圖片來源/pinterest

長期以來,設計師被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一項重責大任,亦即「為企業創造品牌價值」。1980 年代以來的品牌浪潮,設計師在其中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然而,品牌企業在獲取豐厚利潤的同時,這浪潮所造成的棘手問題,例如地球生態危機、貧富差距擴大、心理健康惡化等後果,卻為這個世界帶來巨大損失的災難。

我非常喜歡知名作家 Naomi Klein 在其經典作品《No Logo》書中的一句話:「商標化是氣球經濟:膨脹的速度快得驚人,但裡面只是一團熱空氣」。《No Logo》出版於 1999 年。25 年過後,Klein 對品牌經營所提出的 3 大批判,也就是 No Space(品牌霸佔公共生活空間)、No Choice(品牌操縱消費者選擇)、No Jobs(品牌剝削勞動力價值),其論點至今仍是鏗鏘有力。

《No Logo》被翻譯成超過20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100萬冊。《時代》雜誌評為自1923年來非小說類百大書籍之ㄧ。

圖片來源/pinterest

品牌管理到影響力管理的 7 大典範轉變

該是時候,設計師把手上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的相關書籍丟到一旁,好好去認識創新的、另類的商業經營模式:影響力管理(Impact Management)。我們可以在許多 B 型企業,例如 Patagonia、Ben & Jerry、Innocent、The Big Issue、Natura & Co.等,看到這個商模的成功案例。切記,影響力管理不只適用於 B 型企業,而是任何由使命感所驅動的事業單位。

吸收影響力管理的學說與作法,對台灣設計師相當重要。這觀念可以讓我們打破對社會企業或 B 型企業的刻板印象。雖然使命感經濟在國外越來越興盛,但在台灣,只要一提到這方面相關的企業,不少人常常會很直觀地覺得,它們不具備強大的產業競爭力、它們需要政府扶持才能存活、它們的商業利潤低不值得投資等。

影響力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將企業的影響力作為,打造成為一套可運行的商業經營模式。在成功的使命感事業案例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創新的管理思維與做法都是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影響力管理不是品牌管理的進階版本,它也不是繼內容行銷之後新的品牌行銷手法。本質上,品牌管理與影響力管理是兩種不同的典範:

  • 品牌管理用創意將企業理念寫成動人文案標題,影響力管理則是積極將企業承諾寫成影響力報告書(impact report)

  • 品牌管理追求心靈佔有率、美學佔有率的競爭優勢,影響力管理則是強調為地球、為未來世代的責任感

  • 品牌管理需要擬定刺激購物行為的行銷策略,影響力管理需要規劃號召公益行動的倡議策略(advocacy strategy)

  • 品牌管理致力於研發如何滿足顧客的客製化需求,影響力管理則是致力於研發如何鼓勵顧客參與資本主義經濟的改革

  • 品牌管理的獲利主要是靠消費體驗,影響力管理的營收是來自於消費者從事有意義的任務(engage)

  • 品牌管理訴求消費者的慾望與生活風格,影響力管理關心地球的生存與生態再生(regeneration)

  • 品牌管理必須訂定市場成長率與股東獲利的年度目標,影響力管理將地球價值的損益放在年度財務報表上

影響力管理所著重的事業發展目標與管理策略不同於品牌管理。它對品牌效益的極大化沒有興趣,它在意的是如何達成使命感的願景。對影響力管理的認識不夠,是台灣設計新商業無法蓬勃發展的一大阻礙。我們習慣以品牌為管理的基本單位,而不曉得如何去管理影響力。

品牌管理之外的管理學,是設計師 2025 年的新功課。典範轉移正在興起,我稱之為影響力轉向的設計趨勢。跳脫品牌管理,將會是你發展設計新商業的第一步。

影響力管理所著重的事業發展目標與管理策略不同於品牌管理。它對品牌效益的極大化沒有興趣,它在意的是如何達成使命感的願景。在2024年12月9日舉辦的好事事業論壇向外界介紹影響力管理的概念學說與國內外案例。

圖片來源/劉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