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發起的「Architecture for DOGS」計畫,集結世界知名建築師與設計師,如:隈研吾、坂茂、妹島和世、藤本壯介等,為不同品種的狗狗量身打造居所,探討人類與寵物共生的更多可能。今年的展覽雖已落幕,但仍可線上欣賞 18 件創意作品和免費下載設計圖,打破人們對傳統狗屋的想像。

FotoJet (77).jpg


圖片來源/Architecture for DOGS

重新詮釋寵物居所

狗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但人們對他們的生活空間了解卻有限。原研哉透過「Architecture for DOGS」計畫,以回歸建築本位的思維,重新審視人與寵物之間的共生關係,自 2012 年起,邀請多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師與設計師,創造出兼具功能性和美感的寵物建築,並推動人類與狗狗幸福共存的目標。

今年的「Architecture for DOGS」計畫已在米蘭展出完畢,總計帶來了 18 件作品,集結伊東豐雄、隈研吾、藤本壯介、坂茂、妹島和世、MVRDV 等,分別為蝴蝶犬、比熊犬、米格魯等不同品種的狗狗,依照其體型和性格,打造獨特且合適的生活居所。

創意狗屋作品盤點

其中,隈研吾以 39 片樹枝般的幾何形狀組成了山丘結構,能提供哈巴狗爬上爬下、穿梭其中;妹島和世則為毛髮蓬鬆、如棉花糖的比熊犬,透過編織技術打造出一個舒適柔軟的球型空間。

藤本壯介為法國鬥牛犬打造了一個類似人類居住的房子,以白色的骨架與透明層板所搭建,除了可以成為狗狗的住處,也能存放各種狗狗需要的生活用品:項圈、食盆、或是足球;同時,坂茂則以蝴蝶狗的耳朵輪廓為發想,將隨手可得的廢棄線材加上紙捲,打造了一張平放可做為床、直立為迷宮、吊起來更可當作鞦韆的創作。

設計圖可免費下載

而在「ARCHITECTURE FOR DOGS」網站上不只能欣賞創意狗屋作品,最棒的是,還能免費下載大師們的設計藍圖,並且有詳盡的製作步驟和影片教學,讓主人們能發揮無限創意,為家中萌寵打造適合的居所。

「Architecture for DOGS」不僅讓人重新思考寵物的居住空間的設計,更呈現了獨特性與實用性的結合。每座狗屋都不只是庇護所,更是一場人類與寵物共生的建築革新,進一步促進人狗之間的和諧共處,讓愛與創意持續在生活中流動。

專欄人物介紹
劉又瑄(叉叉)Yu Hsuan Liu,RE:LAB 資訊設計顧問公司 創辦人&幕後黑衣人、OOOPEN Lab 超開放實驗室 創辦人&遊戲管理員。偶爾在《台灣發生什麼數》《島民集合》擔任島懶員。曾任即學即用的資訊表達課主要講師。

RE:LAB 已經走過了 14 年。這 14 年來,廣告紅利迅速消退,社群環境不斷裂變,品牌數量持續增長,AI 更是改變了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在這場搶奪注意力的戰爭中,資訊溝通的形式與手法層出不窮。然而,儘管環境變化劇烈,品牌找上 RE:LAB 想解決的問題卻從未改變。

這些問題主要圍繞兩個核心:

  • ➊「我的資訊很重要,但很無聊,如何吸引目標受眾?」
  • ➋「我的資訊很複雜,如何讓目標受眾簡單理解?」
    󠀠
    這些問題表面上是在尋找溝通技巧,但更深層的問題其實是:「為什麼受眾需要了解這些資訊?對他們而言有什麼價值?」

品牌溝通的盲點:只問「HOW」,卻忽略「WHY」

大多數品牌希望「做品牌溝通」,但實際執行時卻淪為「單向灌輸」。這導致他們在面對資訊設計問題時,急於尋找「怎麼做」(HOW),卻忽略了「為什麼這樣做」(WHY)。

例如,中國信託希望向年輕人溝通「提前為退休理財」的重要性。許多品牌的直覺做法可能是:

  • ⊹ 設計一系列資訊圖表,說明複利效應如何影響退休金
  • ⊹ 用社群貼文提醒大家「越早存錢,未來越輕鬆」

󠀠
但問題是,這些資訊即使再清楚、再美觀,年輕人不關心「退休」,他們甚至無法想像退休後的生活。

所以,我們轉換了問題的核心:

年輕人在意什麼?
他們如何想像自己的未來?
什麼樣的話題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
󠀠
於是,我們策劃了一個專案——「100 種老後人生哲學」。


圖片來源/RE:LAB

我們訪談各領域的 KOL,探討他們心目中的「老後」生活樣貌,讓「退休」這個概念轉變為「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這不僅讓年輕人產生共鳴,也自然地帶出了「如果想過這樣的生活,你該如何準備財務?」這個話題。


圖片來源/RE:LAB

這個案例說明了一個關鍵點:品牌要有效傳遞資訊,關鍵在於找到「受眾關心的事物」與「品牌想傳遞的訊息」之間的連結點。 企劃和資訊設計的手法只是輔助,重點在於「切入點」的選擇。


AI 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嗎?

如今,AI 已經能夠輔助資訊設計,例如整理內容、生成圖表、甚至撰寫文案。但 AI 無法替品牌決定:「什麼是受眾真正關心的話題?」

AI 能夠協助我們探索不同的溝通方向,但如果沒有先釐清品牌價值、目標受眾的關鍵需求,AI 也無法憑空提供最適合的答案。


如何從「HOW」回到「WHY」?品牌策略的兩個核心問題

當品牌希望進行有效的資訊設計,但又受限於既定的溝通框架時,可以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
⊹ 這個品牌相信的價值是什麼?
⊹ 目標受眾認同哪些價值觀?
⊹ 兩者的交集,就是企劃的機會點。

「這次企劃的目的?」
⊹ 是為了擴散品牌知名度,提高曝光量?
⊹ 還是希望提高轉換率,獲得具體的成效?

當品牌能夠明確回答這兩個問題,資訊設計就不只是「怎麼說」,而是「為什麼受眾要聽」。


用遊戲化互動,測試品牌與受眾的共鳴點

我們觀察到,許多品牌在轉型過程中,不僅面對資訊設計的挑戰,也需要進行小規模行銷測試,來驗證品牌價值是否能引起受眾共鳴。

因此,我們在 2023 年推出 OOOPEN Lab,一個無需寫程式就能製作互動測驗與小遊戲的平台,讓品牌透過遊戲化互動,快速測試「品牌價值 & 受眾共鳴點」。


圖片來源/RE:LAB

案例:新普利的「反差萌心理測驗」

新普利希望與年輕族群溝通「做自己」的品牌理念,並鼓勵大家「享受,不必忍受」。

在溝通策略上,我們發現年輕世代熱衷於討論「反差萌」,而這個話題同時具備高度的社交擴散性。因此,我們設計了一款心理測驗:「測測你是哪種反差萌?」

Simply 新普利夜酵素心理測驗

圖片來源/RE:LAB

⊹ 讓受眾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下認識自己的真實樣貌和「社會求生挑戰」
⊹ 透過社群分享,「無門檻地分享自己的真實樣貌」與人產生連結
⊹ 自然引發討論,形成自主擴散

結果顯示,即使不投放廣告,這款測驗依然快速累積了大量自然流量,成功將品牌理念融入年輕族群的日常話題中。


資訊設計的關鍵,在於價值連結

無論科技如何變化,資訊設計的本質始終不變。品牌最重要的挑戰,不是如何運用更炫的技術,而是如何找到受眾真正關心的問題,並建立有效的價值連結。

品牌的溝通策略不該只是「單向輸出資訊」,而應該回到核心:「我們想傳遞的價值,對受眾來說,是否真的重要?」

當品牌能夠明確這個 WHY,就能跳脫社群裂變的環境、善用快速演進的設計工具,透過持續地溝通與受眾深化關係,進而真正提高心佔率。